一哄而上,打不赢美国高科技
音 频丨
到2009年,中国生产了全球近一半的粗钢。
但这一市场地位,却未能转化为我国钢企的话语权。
在当年的铁矿石谈判中,由于有钢厂心怀鬼胎,临阵倒戈,拥有8000家钢铁厂的中国,败给了世界三大铁矿石巨头。
令人扼腕痛惜的,不是中国为此不得不每年多掏1000亿元,而在于类似的一幕,在其他行业不断上演。
8000家钢铁厂,是旧基建时代,很多地方一哄而上的结果。
过去几十年,这种疯狂的内卷,似乎成了国内很多行业,尤其是风口上的行业,躲不过去的宿命。
2023年初,ChatGPT横空出世,让AI大模型红遍大江南北。
短短数月,国内就涌现出238个大模型,几乎每天官宣一个。由此引发的,是一场惨烈的百模大战。
从百度、阿里、科大讯飞等一众大厂,到清华、复旦、中科院等高校院所……卷入其中的玩家,不计其数。
很多行业、企业,甚至城市,都在拼命买卡、囤芯片,建AI算力中心,试图从头训练自己的大模型。
泥沙俱下过后,很多行业领袖和学者,开始反思这种局面。比如,百度创始人李彦宏就大声疾呼:
“不断地重复开发基础大模型,是对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。”
中科院院士陈润生也表示:“中国现有的通用大模型,90%没多大用处,也发展不起来,只会加剧资源和人力的浪费,应该被淘汰。”
两位业界大佬,都把矛头指向了大模型的疯狂内卷。
不止AI大模型,这种一哄而上、重复建设,在过去几十年,给中国许多产业带来了负面影响。
几年前,华为被老美盯上后,国内芯片产业一飞冲天,一夜之间,诞生了数万家芯片企业。
然而,这些追风口的企业,有很多,成了别人案板上的鱼。仅仅一年多,5000多家芯片企业,默默选择了注销。
一哄而上、重复建设,最终的结果就是,产业集中度低,到处是小舢板,面对外资的航母舰队,往往溃不成军。
这些年,我们目睹了太多这样的无奈。
中国是全球茶文化的起源地,但中国7万家茶企,不敌英国一个立顿。
种业是一个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石,但中国5800家本土种子企业,干不过美国一个孟山都。
今天,国内200多个大模型,很多都声称上了这个榜单,进了那个排名,但真实的调用量却很小。
按照百度创始人李彦宏的说法,文心大模型一家的调用量,比这200多个大模型的调用量加起来还要多。
文心大模型,已经是国内最优秀的大模型之一。但跟ChatGPT比起来,仍有差距。
更可怕的是,OpenAI还在不断高速迭代,前不久刚推出的文生视频模型SORA,就再次惊艳世界。
纵然我们有200多个大模型,引领潮水的,仍是美国公司。
十几年前,8000多家钢铁厂败给三大铁矿石巨头的一幕,似乎又在重演。
在美国,AI初创公司有很多,但跟风去搞大模型的却很少。
原因很简单,通用大模型是一个非常底层的东西。
一方面,它投入巨大。
以ChatGPT为例,它训练一次,需要500万-2000万美元,每年光是电费投入,就超过2亿元。
这样的投入,不是一般的小公司能承担的。
另一方面,它并不需要很多。李彦宏在批评国内大模型混战时,就曾表示:
PC时代,各种软件都基于Windows系统开发;移动互联网时代,操作系统也只有安卓和iOS两家。
未来大模型,也类似操作系统,最终只需要为数不多的大模型。
事实上,像大模型、算力芯片这样的科技产业,背后比拼的是国力,它需要的不是散兵游勇式的一哄而上,而是集中力量办大事。
半个多世纪前,美国集全社会的力量,搞了一个阿波罗计划。
为了实现登月目标,美国政府投入大量的人力、物力和财力,集中了全国顶尖的企业、高校和科研院所,总共动员了超过100万人。
此举直接拉动了美国半导体、人工智能、生物医药等众多产业的技术进步和发展,为美国经济战后的繁荣,打下坚实基础。
日本人看了很眼馋,也想发展半导体产业,它们是怎么做的呢?
1976年,日本政府拨款700亿日元,由通产省出面,召集富士通、日立、NEC、东芝在内的几大龙头企业,组建了一个超级企业联合体:
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研究联盟(VLSI)。
这些来自竞争对手公司的工程师们,放下彼此间的隔阂,夜以继日,共同解决日本半导体产业面临的技术难题,开创了人类技术史上的先例。
仅仅一年后,日本人就突破了一项高速电子束曝光技术,震惊世界。
到了1983年,日本半导体产值超过美国,跃居世界第一。其中,DRAM芯片更是取得压倒性的胜利。
美国人自然不甘心,立刻逼迫日本,签下屈辱的《美日半导体协议》。
这只是台面之上的事。
台面之下,美国人其实还干了一件事,那就是依葫芦画瓢,向日本人学习。
1987年,也就是《美日半导体协议》签署一年后,由美国政府出资,商务部和五角大楼召集了全美14家半导体巨头,也组建了一个企业联合体:
半导体制造技术战略联盟(SEMATECH)。
SEMATECH云集了当时全美最强大的半导体公司,包括IBM、英特尔、德州仪器、AMD,等等。
主要的目标是:开发下一代半导体技术。
到了1997年,财政资金撤出后,美国人已经成功地从日本手中,重新夺回了半导体霸主地位。
有意思的是,20多年后,当日本人想要重振昔日半导体产业的雄风时,首先想到的还是组建联合舰队。
2023年,由日本经济产业省牵头,索尼、软银、NEC、丰田等八家大型公司,合资成立了日本芯片国家队Rapidus。
这支联合舰队,目标很干脆,那就是:到2025年,帮日本打赢2纳米芯片战争!
在产业与科技竞争生死存亡的关口,日本人和美国人脑子里牢记的,并不是自由竞争的葵花宝典,而是:
集中力量办大事。
美国、日本这样的世界一流科技强国,尚且要搞联合舰队。
那么,对于起步晚、基础薄弱的中国科技产业来讲,这战该怎么打?新中国的奠基者们,早在半个多世纪前,就替我们找到了答案。
当年,我们在敌人重兵把守下,如何突破重重封锁?答案是:
集中优势兵力,各个击破!
新中国成立后,这个著名的军事原则,被转化为我们的一项制度优势:举国体制。
在这个制度优势下,我们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,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,完成了两弹一星的伟大壮举。
改革开放后,我们在钢铁、电力、光伏、高铁等众多产业,突飞猛进,建立了全球最完备的工业体系。
我们在特高压、载人航天等一些关键领域、前沿技术上,迅速形成竞争优势,争取到了战略主动,同样离不开:
新型举国体制下,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。
以特高压为例。
中国的特高压技术很厉害,厉害到什么程度呢?
“全球只有中国掌握特高压全套核心技术,所以中国标准就是世界标准。”一位业内专家兴奋地表示。
我们怎么突破的呢?
在政府的领导下,电网企业组织了几十家高校、科研机构,以及200多家设备制造企业,近5万名工程技术人员,协同攻关。
他们先后攻克了与特高压相关的21大类、310项关键技术,解决了特大电流的绝缘、电磁环境控制等世界级难题。
再看载人深潜。
2020年11月,我国“奋斗者”号载人潜水器,在马里亚纳海沟创造了10909米的中国载人深潜新纪录。
为了解决载人深潜过程中的抗压能力、操控性能等难题,我们组织了近百家高校、科研院所及企业的近千名科研人员,共同攻克了一系列关键核心技术。
在半导体产业,华为之所以能突破美国人的封锁,搞出7纳米的麒麟9000S芯片,背后离不开政府领导下,整个产业链上下游齐心协力的努力。
而它之所以成为中国科技产业最能打的企业之一,原因也在于任正非的一句话:
“我们这三十年都对着同一个城墙口冲锋,几十人、几百人对着这个城墙口,几万人、十几万人还是攻这个城墙口,总会把这个城墙口攻开的。”
从特高压、载人深潜到华为……大量的实践表明:
举国体制,是我们科技攻坚的法宝。而举国体制是集中力量,不是一哄而上。
这为我们打赢AI大模型、算力芯片这场中美科技战,提供了宝贵的经验。
一夜之间,涌现出200多个大模型,甚至还有很多生产办公椅、纺织品染料和烟酒的公司,也来凑热闹,跨界投资算力,试图分一杯羹。
这并非中国产业的幸事。
大洋彼岸,当英伟达正在颠覆算力产业,当山姆·奥特曼正在打响7万亿美元芯片战,如果我们还想赢得这场战争,就不要忘了:
集中力量,才能办大事。
尊敬的读者朋友们,衷心感谢您订阅《华商韬略》,为了便于您及时收到我们的最新推送,敬请星标华商韬略公众号,感谢支持,期待长久伴您同行。
华商韬略出品
主编:毕亚军 责编:周怡
美编:宋晓昱
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部分图片来自网络、图虫创意、东方IC,未能核实版权归属的,不为商业用途,如有侵犯,敬请作者与我们联系
华商韬略旗下公众号,欢迎关注
投稿、约稿、商务合作及建议
敬请联系:010-65580525
zy@hsmrt.com 周总监
◆◆◆
本文系网易新闻•网易号【特色成长计划】签约账号【华商韬略】原创内容◆◆◆“点赞”是喜欢,“在看分享”是真爱